税收筹划≠逃税漏税,它是一种正常合法的活动。税收筹划与偷税、漏税以及弄虚作假钻税法空子是有区别的。
在纳税人根据相关的国家政策,帮助企业在经营和建设过程中减轻税务负担,从而让企业创造的利润有更多的部分合法留归企业。
但是在税收筹划所要求的专业性高、操作过程复杂,因此在给纳税人带来收益的同时也往往伴随着一定的风险,这时就需要纳税人提前做好税收筹划过程中涉税风险的规避。
一、法律政策风险
在针对市场经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存在的困难,国家出台了很多税收优惠政策。在数量多,变化快的税收政策下企业在制定税收筹划方案时,面临着政策选择的风险。因为所预期的结果与否会导致可能最后需要承担的补缴税款等法律义务和责任。
该风险的产生主要是筹划人对政策精神认识不足、理解不透、把握不准所致。
因此税收筹划时需根据税收法规中一些优惠性条款,主动安排应税;合理选择会计政策,确保其内容以及形式等符合税收政策规定,受到税务机关法律保护。
二、执行风险
大部分企业的税务筹划工作只是财务部门的兼职管理,没有安置专业的税务部门进行管理,或者使得税务筹划的专业性不高。
因残疾人员比例不足而享受了福利企业优惠;因为利用再生资源的比例不足而享受了有关环保方面的税收优惠等。
因为税收筹划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税收政策的差别进行选择的过程。但无论何种差别,均应建立在一定的前提和条件下,即企业日后的生产经营活动须符合所选税收政策要求的特殊性。
如因为企业预期经济活动过程中对税收筹划的效益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直接导致税收筹划的失败的风险。
如在企业改制、合并、分立过程中就涉及到多种税收优惠的执行问题。
三、信誉风险
当纳税人频繁出现税收筹划行为,尤其是避税筹划等,税务机关检查发现后,可能将其定义为不诚信单位,伴随着信用危机和名誉损失等情况出现。
在税务机关日常工作中会对其展开更为严格的稽查,同时对纳税申报条件和程序有着更为严格要求,不仅增大税务稽查方面时间和成本,而且还会对生产经营以及市场份额等造成较大影响。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应对当前社会的重大突发事件,国家修订并制定了一系列税收的政策。企业应加强税收政策的学习,准确把握税收法律法规政策。做到深入、透彻、全面了解一个地区和国家的税收法律法规。
只有全面的了解,企业才能预测出不同纳税方案的风险,并对不同的纳税方案进行比较,优化选择,从而保证自身采取的税务筹划行为真正符合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
企业要形成正确的涉税理念,按照会计准则和税法规定进行账务处理。比如,企业财务人员要进行合理的税收筹划,最大程度减少企业涉税风险,而不是通过调账等方式进行财务造假。
(1)企业应明确财务部门的职能和岗位设置目标,由此提高防范涉税风险的能力。
(2)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尤其是要完善企业的财务制度。
(3)企业要严格规范税收筹划管理程序,完善税收筹划的设计和执行方案,综合考虑企业面临的涉税风险,防止因存在重大税收筹划漏洞而导致企业税收负担加重的问题。
为了使企业税收筹划合理合法,企业应加强与税务机关的联系与沟通,正确地了解税收政策,以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税收筹划方案,降低企业税务风险。
(1)一方面企业内部各部门信息沟通不畅;
另一方面企业的一部分税务人员对税收筹划缺乏正确的认识,在了解有关规定的同时,可能与主管税务机关的执法人员发生偏离。
这些情况都有机会加大了税收风险发生的概率。因此,要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的信息资源,加强各部门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解决涉税问题,降低企业的涉税风险。
(2)由于受到规模限制,中小企业可能不能建立完善的内控监督机制,因此可以聘请具有专业资质的税务中介机构完成对企业的税务监督审计,并提供具有可行性建议和改进措施的监督核查报告,这样既增强了企业税务处理的专业性,又大大降低了企业的涉税风险。